說說文物詐騙那些事——兩件偽造的青銅器
發布日期:2023-02-10
文物詐騙那些事自連載開始,已經推出了幾期內容,針對不少我們在鑒定工作中見到的造假手法進行了分析,鑒定是一項以經驗為主的科學,近年來,文物鑒定研究中心在傳統目鑒的基礎上,大量運用科技檢測分析手段進行輔助,一方面,是逐步探索科技檢測分析方法在鑒定中的應用,另一方面,也對目鑒的判斷提供更多的佐證。這一期我們所見到的,就是傳統目鑒結合科技檢測分析,使得鑒定結論更加的科學和準確。
一、青銅壺
從目鑒角度來看,這件青銅壺存在著非常多的疑問。
1.從銹蝕顏色來看,綠銹遍布壺體全身,顏色較為一致,且很不自然。銹蝕雖多,但卻并不是由壺胎生長出來,而是浮于器物表面,顯得十分輕薄,系我們在青銅器鑒定中常說的“無根之銹”(圖1)。
圖1
2.在腹部靠下一圈的位置,有鐵銹一樣的圓形銹蝕,間隔非常均勻,在器身其他部分,也零散分布著類似的銹蝕(圖2),用XRF對該部分進行檢測,發現鐵含量達到70%以上(圖3),說明這些鐵銹斑塊是在用失蠟法鑄造銅壺過程中穿提蠟模時的鐵絲殘留。這種鐵絲殘留同樣存在于圈足外底部位。
圖2
圖3
為了更好地進行分析,除XRF檢測外,我們還進行了X光拍照,在拍照結果中并未發現傳統范鑄青銅器中存在的范線、墊片痕跡。由此,更進一步證明了這些銹蝕并非自然生成,均為后做。這件青銅壺無疑是一件現代新仿品。
圖4
圖5
二、青銅劍
從目鑒角度來看,這是一把常見的具有戰國時代風格的青銅劍(圖6)。
圖6
在劍格附近有斷裂并修復的痕跡(圖7),渾身布滿銹蝕。但是仔細分辨,發現存在疑問:首先,下半部的銹蝕過于均勻,很不自然,銹蝕的邊緣有分層,像是刻意涂抹,在銹蝕上還有一些貌似結晶狀的乳白色銹,用放大鏡觀察,實為膠粘痕跡。其次,劍刃部分較厚,不夠鋒利,像沒有開鋒的狀態。再次,銅質較差,露胎來看,色澤偏青。
圖7
我們又選用X熒光光譜儀對銹蝕部分進行檢測,發現鉛含量較高,部分位置達到了70%以上。其次用X光檢測進行了拍照,可以看到,劍格斷裂的部分,有兩道豎向的凹槽狀(圖8),經過仔細觀察,確定是兩根金屬物,應該是修復時用來固定之物。符合偽作青銅劍的常見手法。
圖8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在劍身和劍首的地方,竟然發現了兩處大拇指指紋痕跡(圖9),這是造偽者在制作過程中,涂膠之后不小心留下,這一痕跡肉眼觀察不到(圖10),但在紫光之下卻無所遁形,可見這是一件比較低端的偽作。如果運用刑偵中的指紋檢測技術,說不定還能找到具體的作偽者呢。
圖9
圖10 肉眼所見劍首部分為黃色露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