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6cnz9"></button>
        <dd id="6cnz9"></dd>
        官方微信歡迎進入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文物鑒賞  > 革命的號角,書寫的力量——陜西紅色標語的故事之一:南鄭程氏祠堂紅軍標語

        革命的號角,書寫的力量——陜西紅色標語的故事之一:南鄭程氏祠堂紅軍標語

        發布日期:2023-06-19

        紅色標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政治宣傳、加強思想動員的創新形式和重要手段,是我黨踐行群眾路線的一大創舉,真實反映了軍民魚水情深。大量紅色標語具有政治性、通俗性、鼓動性、針對性、戰斗性等特點,貼近時代、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秉承我黨一貫的優秀傳統、作風和革命精神。紅色標語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有的寫在紙上,有的刷在墻上,有的刻在石頭上,有的寫在門板上等。紅色標語言簡意賅,朗朗上口,感召力強,內容豐富、全面,幾乎涵蓋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領域,它為傳播革命真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鼓舞激勵指戰員斗志、喚醒民眾、瓦解敵人等,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思想武器。

        紅色標語是中國革命史的獨特文化現象,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革命文物資源。2022年國家文物局啟動了紅色標語類革命文物專項調查,陜西省文物局委托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牽頭,聯合陜西省文物保護工程有限公司,在各文博單位支持下開展了專項調查。通過調查我們深刻感受到書寫方寸之間的革命標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光輝歷程,文字書寫的標語仿佛是吹響革命斗爭的號角,飽含著革命的力量。隨著調查的逐步開展,我們將選擇具有典型代表性革命標語,講述它們背后的故事。

        驅逐英日帝國主義兵艦出川!收回王家沱租界!丁一

        歡迎青年士兵拖槍投紅軍同紅軍一路去消滅英日帝國主義走狗劉湘!丁一

        程氏祠堂

        程氏祠堂紅軍標語位于漢中市南鄭區福成鎮底坪村的程氏祠堂大門兩側的兩方石碑,左側石碑高112厘米,寬63厘米。陰刻,楷體,文字豎列為“驅逐英日帝國主義兵艦出川!收回王家沱租界!丁一”;右側石碑高112厘米,寬63厘米,陰刻,楷體,文字豎列為“歡迎青年士兵拖槍投紅軍同紅軍一路去消滅英日帝國主義走狗劉湘!丁一”?,F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南鄭底坪紅軍標語群”的組成部分。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進入陜南,開展革命斗爭,至1933年2月,紅軍在川陜交界處開辟了川陜革命根據地,川陜革命根據地鼎盛時期,建立了30多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管轄區域東起川北城口縣,西到嘉陵江畔,南起川北營山、渠縣,北至陜南西鄉、南鄭、寧強、勉縣,總面積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600萬,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大蘇區”。石刻標語是紅軍為團結、動員群眾,采取的一種特殊宣傳形式。紅四方面軍組織書寫工整的干部、士兵、群眾以及技藝好的石匠組成的鐫字隊(又稱“鉆字隊”、“鉆花隊”),各級蘇維埃也設有一些臨時鐫字隊,每到一地便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專門鏨刻石刻標語,宣傳黨的綱領和紅軍政治主張。這些石刻標語通俗易懂、簡明扼要,富有針對性,對工人、農民、婦女、軍人、小商販等不同群體宣傳相應的政策法規,起到了傳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解放群眾思想、解讀我黨政治主張以爭取人心、激發民眾革命熱情、壯大紅軍隊伍等作用。

        王家沱是1901年日本以不平等條約從清政府手中劃定的日本租界。從1929年到1931年重慶開展了收回王家沱主權的斗爭,尤其是九·一八事變爆發,重慶市各界民眾連日罷工、罷課、罷市,并舉行示威游行和集會,強烈要求收回王家沱日租界,10月22日,日僑乘日本軍艦離渝回國,重慶人民收回王家沱日租界的斗爭取得重大勝利。劉湘是四川軍閥,并在歷次軍閥混戰中逐漸統一四川,在當時積極響應國民黨政府“剿共”政策,先后策劃了針對紅軍的三路圍攻和六路圍攻。位于程氏祠堂門口的兩條石刻標語,一條是反對帝國主義,號召抗擊日本侵略,爭取民族獨立;一條是擁護紅軍,號召廣大青年踴躍參加紅軍,同時反對國民黨,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欺壓人民的罪行和賣國實質,號召打倒軍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這些標語口號,表明了旗幟鮮明反帝反封建的決心,表達了蘇區軍民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勇往直前的堅強革命意志。

        兩條標語落款均為“丁一”,則是當時紅四方面軍為保密和方便聯絡設置的部隊代號。1933年2月中旬至6月中旬,紅四方面軍粉碎了四川國民黨軍的三路圍攻,6月底在旺蒼縣召開“木門會議”決定紅四方面軍以原有的第10師、第12師、第11師、第73師為基礎,依次擴編為第4軍、第9軍、第30軍、第31軍。當時紅四方面軍下轄的各軍當中,“甲”是紅4軍代號,“乙”是紅9軍代號,“丙”是紅30軍代號,“丁”是紅31軍代號,“戊”是紅32軍代號。甲、乙、丙、丁、戊后邊有數字1、2、3者,為軍以下師的番號。紅31軍成立后,王樹聲任軍長,張廣才任政治委員(后曾傳六),黃超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91、第92、第93師,共7個團。1933年8月中旬-10月下旬,紅31軍參加儀(隴)南(部)戰役和宣(漢)達(縣)戰役,12月至1934年9月,參加川陜蘇區反“六路圍攻”作戰。1935年參加廣(元)昭(化)、嘉陵江戰役和長征。1935年3、4月間紅四方面軍后方部隊和川陜根據地黨政機關及地方武裝全部撤出根據地,向嘉陵江以西轉移。程氏祠堂石刻標語的落款為丁一,可以知道這是紅四方面軍31軍91師的隊伍所刻,時間應為1933年7月到1935年初之間。

        陜西紅軍石刻標語主要集中在漢中的南鄭、鎮巴、寧強一帶,反映了紅四方面軍在川陜革命根據地的斗爭歷史,也是進行革命教育的生動教材,具有重要的革命文物價值。


        分享到:
        日韩午夜男女大片免费